您的位置 首页 行业分析

行业分析:PLC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

行业分析:PLC市场现状与提高前景

PLC(可编程逻辑控制器)是现代工业控制体系的核心设备,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领域。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,制造业正持续向智能化和自动化转型,推动了我国PLC市场的快速提高。

1. PLC概述及产业链分析

PLC是一种专为工业环境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电子体系。它通过可编程存储器执行逻辑运算、顺序控制、定时、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指令,从而控制各种机械设备和生产经过。根据《中国PLC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(2024-2031年)》的数据显示,PLC产业链可分为三个部分:上游的电子元器件和电力电子器件;中游的PLC生产制造,按规模可分为小型、中型和大型PLC;下游则是广泛的应用领域,包括石化、电池、交通运输、包装、电子制造、钢铁和冶金等。

2. PLC市场规模的扩大

近年来,随着老龄化加剧和劳动力成本上升,制造业向智能化、自动化转型的需求不断增加,推动了PLC行业的提高。相关政策的实施也为行业带来了机遇。数据显示,我国PLC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121.31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50.91亿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.61%。其中,小型PLC和中大型PLC的市场规模分别为77.98亿元和72.93亿元,分别占比51.67%和48.33%。

3. 小型PLC与中大型PLC的应用分布

在下游应用方面,小型PLC和中大型PLC的行业分布存在差异。小型PLC主要应用于纺织、电池和包装行业,2022年分别占比7%、7%和6%;而中大型PLC则在电池、冶金和石化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,分别占比13%、10%和9%。这种分散的应用特征反映了不同规模PLC在市场中的多样性。

4. 市场竞争格局与国产化率

目前,我国PLC市场主要被欧美和日系品牌主导,市场竞争格局较为集中。欧美品牌如西门子和施耐德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,而国产品牌如汇川和信捷则在逐步崛起。数据显示,2023年欧美品牌市场份额达到55%,日系品牌占24%。虽然我国PLC起步较晚,技术研发相对滞后,但近年来国产品牌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经验不断提升,国产化率也有所上升,从2020年的11%提升至2023年的21%。

5. 小型PLC与中大型PLC的国产化现状

相较于中大型PLC,小型PLC的技术门槛较低,国内企业在这一市场的布局较为积极。数据显示,2022年我国小型PLC的国产化率约为20.2%,而中大型PLC的国产化率则低于10%。在品牌竞争方面,西门子依然遥遥领先,2022年市场份额达到47.1%,为三菱和欧姆龙,分别为12.1%和9.7%。

拓展资料

怎样?怎样样大家都了解了吧,PLC市场在智能制造和自动化转型的推动下,正迎来快速提高的机遇。虽然市场竞争格局仍以欧美和日系品牌为主导,但国产品牌的崛起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。未来,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增加,PLC行业有望实现更高的国产化率和更广泛的应用前景。